篮板球就是命根子
哥几个,咱打篮球的都知道一句话:得篮板者得天下。这话真不是吹的。我打了十几年野球,从水泥地打到室内馆,最深的体会就是——篮板球拼抢,那真是球场上的硬通货。今天不聊什么花里胡哨的过人,就唠唠篮板球里最脏最累,但也最提气的活儿:连续点抢。
啥叫连续点抢?简单说,就是一次抢不到,立马再跳第二次、第三次,像打地鼠似的,直到把球搂怀里。这可不是瞎跳,得有那股子不罢休的劲儿。很多兄弟卡位是卡了,跳一次没抓着,就泄气了,手一摊,眼睁睁看着对手摘走。那不行,在篮下,你就得把自己当弹簧,尤其是咱们这种普通身高的,更得靠连续起跳去弥补先天不足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野球场上的“点抢”实战录
我给你说个真事儿。就上个月,在我们那片老球场,打半场4V4。最后关头,我们领先1分,对手投篮砸框弹出。那篮板弹得,又高又飘,不在任何人正上方。我和对面一个壮汉同时卡位,我位置稍差半拍。他先跳,指尖蹭到了球,但没抓稳,球又被拨了起来。就这一下,机会来了!我根本没等他落地,直接从他侧后方二次起跳,单手一点,又把球点向篮筐方向(当然没进),然后脚刚沾地,几乎没停顿,第三次蹿起来,这次终于把球牢牢抱在怀里。落地时,周围兄弟们都喊了一声“我靠!”。就靠着这个篮板,我们耗光了时间,赢了。
这就是连续点抢的威力。它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和意志力。对手一次起跳后,有个落地、调整、再发力的过程,你如果能把这个间隙压缩到最小,甚至无缝连接地连续起跳,就能在他旧力已尽、新力未生的当口,把球控制住。
说到这儿,我得插一句我自己的经验。我刚打球那会儿,也是个“一次流”,跳完一次就干瞪眼。后来有个老球皮告诉我:“小子,篮下不是比谁跳得高,是比谁跳得快、跳得勤。”他就让我练一个小玩意儿:找个空地,垂直往上扔球,球一离手就跳,在空中把球点起来,落地立马再跳,再点,争取连续点个三四次不让球落地。一开始我最多两下,练了俩月,就能稳定点四五下了。把这感觉带到场上,效果立竿见影。**核心就是那股子“不放弃”的连贯性,你得让身体记住那种快速压缩、发力、再压缩的节奏,形成肌肉记忆。在篮下那种电光火石的时候,根本没时间让你思考,全靠平时练就的本能反应。** 自打练了这个,我在野球场篮板下的“存在感”强了不止一倍,很多看起来不属于我的篮板,硬是靠连续点抢给抠了回来。
在正式比赛里,连续点抢的作用就更大了。它不仅能直接转化为二次进攻机会,更重要的是挫伤对手的士气。你想想,对方中锋好不容易卡到位,跳起来眼看就要收板了,结果被你从旁边“哆、哆”连续两下点走,他心态能不崩吗?反过来,自己队友看到你这么玩命,士气肯定大振。有时候,一个关键的前场篮板,比一个潇洒的进球还提气。
当然,这活儿累,对体能和弹速要求高。但咱普通爱好者,不追求NBA那种变态身体素质,只要比场上多数人多跳一次,快那么零点几秒,就能占据绝对主动。记住,在篮下这片方寸之地,懒汉是没有立足之地的。下次打球,别光看着球飞,算好落点,卡住位置,然后就像脚底装了弹簧一样,给我不停地跳起来!多抢下一个篮板,可能就多一次赢球的机会。这,就是咱打篮球的硬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