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距离跑投:被市场遗忘的Alpha金矿
朋友们,今天咱们聊个在量化交易里挺有意思的策略——我管它叫"中距离跑投"。这名字听着像田径项目是吧?但本质上是个股轮动策略的变种,专门捕捉那些既不是短线爆发也不是长线持有的"中段收益"。
简单来说,这策略的核心逻辑就像在操场上跑800米。短跑选手爆发力强但后劲不足,长跑选手稳但启动慢,而800米选手恰好卡在最佳平衡点。在股市里,我们找的就是那些已经走出底部形态、但又没到主升浪末端的股票,吃它中间最肥美的那段涨幅。
为什么中距离策略被低估了?
现在市面上充斥着两种极端:要么是高频交易追求秒级收益,要么是价值投资号称拿十年。但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其实是3-6个月的中期趋势,这个时间窗口长到可以过滤掉噪音,又短到能够及时止盈。
我记得2019年分析过宁德时代那段经典走势。它在突破200日线后并没有立即飙升,而是在接下来五个月里走出45度角的稳健上升通道。这个阶段既没有短线资金的剧烈震荡,也没有长线资金的恐高情绪,就是纯粹的基本面驱动型上涨。类似的案例在光伏、消费电子板块轮动中反复出现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实战中的操作细节
说说我的亲身经历。去年三季度布局医疗器械板块时,我们团队设置了个"双确认"机制:首先要求标的突破年线后整理不少于20个交易日,这是为了洗掉那些假突破;其次要求行业ETF资金连续四周净流入。这样筛选出来的股票池虽然数量不多,但胜率极高。
具体到建仓环节,我们采取的是"三三制"——先建3成底仓,等到股价突破整理平台高点再加3成,剩余仓位作为滚动操作的机动部队。这种结构既能保证吃到主要涨幅,又能在震荡市里通过做T降低持仓成本。最成功的案例是某骨科器械股,在97个交易日内获得62%收益,期间最大回撤控制在8%以内。
风控是策略的生命线
中距离策略最怕碰到两种情形:一种是假突破后的阴跌,另一种是突发黑天鹅。我们的应对方案是设置动态止盈止损线——股价脱离成本线15%后启动移动止盈,任何持仓跌破30日均线立即减半仓,跌破60日线清仓。
这套风控机制在去年四季度帮我们躲过了消费股的集体回调。当时某调味品龙头在财报公布后出现放量跌破平台的现象,我们严格执行纪律在两天内完成撤出,后来该股在两个月内跌去25%。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确信,在中距离策略中,卖出时机比买入时机更重要。
其实做投资和跑步真的很像,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比盲目跟风重要得多。中距离跑投可能不如短线交易刺激,也没有长线投资的故事性,但它确实帮助我们在过去三年实现了年化21%的收益。市场总是偏爱极端策略,但往往中间地带才藏着最稳定的超额收益。
下次当你发现某只股票在年线附近反复震荡时,不妨多留意它是否在积蓄能量。记住,真正的牛股起飞前,总会先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距离。而我们这些中距离跑投者,要做的就是准确识别出那个最佳的起跳点。